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新闻

绿韵江苏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2025-04-18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4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安家,2.4万株古树名木“焕新”,去年生态旅游收入超160亿元 ——

  绿韵江苏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记者从4月17日省林业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全省造林绿化年度任务已经过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林业安全生产态势良好,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苏,林业正在发挥多方面重要作用。

  4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安家

  据调查,江苏现有天然分布的陆栖脊椎动物628种,包含鸟类482种、兽类71种、两栖爬行类7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二级11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

  省林业局副局长史新明介绍,江苏省相继建立31处自然保护区、76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68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3处国际重要湿地、919处湿地保护小区,划定48个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公布15处候鸟迁徙通道,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栖息之所。截至2024年底,全省麋鹿种群达8216头,其中野外种群3553头,是全球最大麋鹿种群;2024年丹顶鹤人工繁育育成61只,野化放归60只;从浙江德清引进20只朱鹮在盐城沿海开展野化放归,为中国东部沿海湿地首次实施。

  为进一步摸清江苏省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今年1月初,省林业局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省林科院、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建立6个调查团队12支调查小组,在全省沿江、沿海、重要内陆湖泊等25个湿地区域236个调查位点开展同步调查,这也是自2024年全国首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后的第二次。此次调查共记录到全省有水鸟82种518377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丹顶鹤、青头潜鸭、黑嘴鸥4种1074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额雁、翻石鹬、斑头秋沙鸭、小天鹅等13种22645只。越冬水鸟热点区域主要有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台条子泥湿地等。

  24892株古树名木见证时光流转

  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是时间的见证者。最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共有古树名木24892株。依托江苏“智慧林业”管理平台,江苏省构建了古树名木数据共享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全省组织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智慧化管理试点,对盱眙“木瓜王”等重点古树名木安置智能化管护装置。

  今年3月15日起,《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江苏是平原省份,古树名木尤显珍贵。”省林业局造林处处长谢友超说,江苏省将全面开展条例普法宣传,进一步创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方式,研究推进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等工作举措。启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省级试点,探索经验,推广智慧化管理方式方法。推进“一树一策”科学保护,在深入排查的基础上,对衰弱古树名木按照“先急后缓、一级优先”的原则分批分级组织开展抢救复壮。继续与省公安厅、省住建厅联合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形成高压态势。开展新一轮资源普查,将每株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位。组织编制全省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根据国家配套政策,研究落实江苏省古树名木移植等审批许可的相关要求。发掘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重点发掘生态、科研、人文历史、地理、旅游等方面的价值,阐释江苏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淬炼符合时代精神的古树故事、古树文化,讲好江苏古树名木故事。

  2024年,江苏省出台首部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95%以上,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8%以内。松材线虫病防控实现发生面积、病死松树数量、疫情小班数量连续4年下降,提前实现5年防控攻坚目标。

  生态旅游带动社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

  江苏省现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211个,建成省级森林步道76条、总里程超过500公里。“以自然保护地、动植物园、森林步道等为依托开展的生态旅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史新明介绍,2024年,全省生态旅游地接待游客达3亿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超160亿元,带动社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生态旅游已成为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省种苗站副站长张建宇在发布会上推荐省内4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一是沿长江生态人文线路,该线路依托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集江滩湿地保护、珍稀物种观测、滨江绿廊骑行于一体,展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特色;二是沿太湖山水田园线路,以太湖为核心,联动苏锡常三市,串联湖滨生态修复区、森林氧吧与水乡古镇,展现江南“水—林—田—镇”复合生态系统,融合湿地观鸟、森林康养与丝绸文化民俗体验;三是沿里下河水乡风情线路,以里下河湖荡湿地群为骨架,整合垛田农耕、荷藕种植等活态文化遗产,通过“水陆共生”模式展示农耕湿地文化与生物多样性,提供湿地泛舟、候鸟追踪与渔家文化深度研学等;四是沿古黄河古韵今风线路,该线路聚焦黄河故道沙地—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结合沙地苹果、梨园等特色农林产业,展示采煤塌陷区“废地变泽国”的生态奇迹。

  结合当下公众对郊野公园、户外徒步运动的需求热点,会上还推介了南京老山森林公园、无锡宜兴森林公园、徐州环城森林公园、常州天目湖森林公园、常熟虞山森林公园等10处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张建宇表示,顺应生态旅游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江苏省正深入推进生态旅游与文旅、农旅、体旅等融合发展。(吴琼)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